工业软件开发方法探讨
研究了一些工业软件开发的相关资料,发现如果附加了为市场和行业赋能的使命,工业软件的开发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特别困难的。当然,以前很多工业软件大多是以项目的形式做出来的,大多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经常被推翻重做。
那么,什么是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和嵌入式系统。我认为工业软件可以分为嵌入式和非嵌入式软件,非嵌入式软件可以分为生产控制软件、R&D设计软件和信息管理软件。我看过一个报告,18年中国工业软件总产值1600亿,主要是嵌入式,非嵌入式大概40%,R&D和设计占8.3%,生产控制占13.2%,信息管理占15.5%。
我认为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应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软件的形成,工业软件又促进工业化进程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工业软件的整体发展得到了比以前更好的环境。对于中国2025的目标,中国的工业软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里有一些关于工业软件开发方法的想法,欢迎讨论。
一是在开发工业软件时,可以基于工业软件的六视图架构体系标准,难点关注并综合考虑工业软件系统的开发需求,进而定制工业软件开发所需的通用功能模块和底层数据结构标准,以模型驱动的开发方式作为统一的集成开发框架。
这样可以为待开发的工业软件提供一个基础,使工业技术的知识和经验稳步延续,大大减少重复功能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有效缩短定制开发周期。
二,结合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技术,以及微服务架构体系,对之前开发的第三方软件有很高的集成能力,这应该能有效解决复杂工业软件开发的协调和集成问题。
再次,可以利用工业软件对数据存储和共享协议以及转换工具进行建模,可以为工业软件在数据同构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工具和快效的手段。
了解几种架构:
模型驱动架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是指一种用于应用系统开发的软件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开发的难点是应用软件的设计),它为软件设计提供了一套指导性的规范,用模型来表示。模型驱动架构是由一个名为OMG(对象管理组织)的国际联盟在2001年颁布的。
我们可以基于广义模型理论,因为模型可以作为所有工作的统一载体,在开发工业软件时采用模型驱动技术,可以实现从CIM模型到PIM模型再到PSM模型的自动转换,大大减少开发工作量,从架构层实现标准的统一、数据、方法和流程的互联,有效提高架构系统中各环节的数据交互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微服务架构是一个架构概念,旨在通过将功能分解为离散的服务来解耦解决方案。
在工业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采用微服务架构,从架构底层支撑微服务架构体系,即应用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技术,通过软件服务将独立的软件/功能有机整合为一个集成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工业软件开发的协调集成问题,从底层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操作,减少重复工作。
以上是工业软件开发的一些简单分享。不知道大家对工业软件的未来怎么看,其开发模式的z优解是什么?